因“揭示了細胞運輸的精確控制機制”,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系主任、生物醫學教授詹姆斯·羅斯曼與蘭迪·謝克曼,以及托馬斯·聚德霍共同獲得了2013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29日下午,作為出席首屆健康江蘇全媒體大講堂的嘉賓,今年66歲的詹姆斯·羅斯曼先生手握咖啡,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在羅斯曼眼里,似乎什么都可以和基因有關聯。比如,采訪間隙他注意到記者的手機殼圖案是仿梵高油畫“星空”,他由此聯想到藝術家梵高和他從商的哥哥的基因差異。
早期曾被嘲笑“瘋”,獲獎瞬間有點“懵”
記者:據說2013年當您得知自己獲諾獎,非常震驚,要求先給自己10分鐘洗澡鎮定一下,再接受媒體的采訪,這個細節是真的嗎?
羅斯曼:哈哈,是真的。斯德哥爾摩宣布后兩分鐘,就有記者給我打電話要采訪我。而當時,正是我所在美國地區凌晨,我在睡夢中被得獎通知電話吵醒,瞬間有點“懵”,我就說“等我先洗個澡平復一下情緒”。不過很快我就平復了——我的研究揭示了細胞內部復雜而又被精確調控的“物流運輸系統”,說實話,我早該得了,我終于得了!嗯,很快我的好心情,可以用細胞準確傳遞荷爾蒙和酶來解釋——我的腦中受刺激產生內啡肽和多巴胺!
記者:研究過程漫長,而且頭幾年,您被同事嘲笑是“瘋子”,還曾因為研究時遇到瓶頸而失去經費資助。那時候您有沒有想過,也許,這個研究真是個死胡同?
羅斯曼:沒有,從來沒有,我一直很有信心,無論在實驗哪個階段,我都堅信方向正確。如果我在乎別人怎么想,讓他們的意見左右我,那我就寸步難行了。但是應該承認,上世紀早期開始的研究,是受了政府愿意冒險給年輕科學家出資做研究的扶持。
記者:研究動力是什么?
羅斯曼:對科學的好奇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對科學的熱愛,覺得對人類有用。
記者:這3年您學術研究有哪些進展?
羅斯曼:工作,也許和你做的事情差不多,哈哈。我在耶魯大學的實驗室很忙。我目前研究的最新重點,是在腦部細胞囊泡的傳遞神經交流機制,就是囊泡中涵蓋的神經質,如何很短時間在神經元末端進行釋放然后傳遞信息!我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太神奇了,要是這個過程慢了一點,那么思考也會隨之放慢。也就是說,如果這樣的傳遞神經元交流機制越來越慢,那么這個本來相對較“笨”的種族會更笨。就像電腦一樣,有的電腦運行速度慢,它運行越慢,就越缺乏能力。
記者:這對提高人類生存質量有何幫助?
羅斯曼:有幫助。比如,現在所有治療抑郁癥的方法,要么針對細胞囊泡、要么針對神經元進行干預、要么針對神經質進行干預,但是沒有對這個傳遞機制進行干預。如果研究有突破,未來會對人的神經元交流機制產生觸動。但是我要強調的是,基礎科學并不直接將成果轉換為藥物,但它是提供人們去解碼疾病的一種語言,這是了解和治愈疾病的原理和基礎。
我們有了鎖,再去做一把開鎖的鑰匙
記者:您斷言,現在正處在細胞生物學的黃金時代,而且是中段位置,為何如此判斷?
羅斯曼:是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正處在細胞生物學的黃金時代——用活細胞作為主導藥物來治療癌癥等慢性疾病。
如今,我們知道了癌癥由基因導致。我們有鎖了,再去做一把鑰匙把鎖打開。我們盡可能發現很多的靶點,我們沒法制造所有的癌癥藥,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各種基因進行新的研究,然后盡可能去了解哪些疾病是由哪些基因導致。現在有幾千個基因藥物的靶點已經發明出來了。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發現并闡明細胞自噬機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這一成就非常重要,未來我們也許就可以更好控制神經細胞退化。在未來,很可能我們身體就變成了“醫藥工廠”。
記者:身體如何成為“醫藥工廠”?
羅斯曼:我們的細胞會在我們身體內進行基因的重組,然后在我們體內生產藥品,我們的身體自己變成了藥品的生產工廠。
此外,基因編輯技術,讓人們有能力對活細胞中任何基因進行修改。雖然基因編輯技術現在的精準度只能達到20%、30%,但是這個技術一旦出現新的突破,精準度會出現飛速的增長。我覺得在幾年之后,我們也許自己就可以把身體細胞取出來進行自我的修改,屆時,我們也許可以從得病的病人身上把疾病細胞移植出來,然后進行修改,經過促進形成胚胎干細胞,胚胎干細胞再形成新的細胞,再植入病人的體內。
“預防疾病”,解醫學倫理之惑
記者:惡性腫瘤、癡呆癥等老年慢性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對全世界所有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挑戰,既是醫學挑戰也是經濟挑戰。
羅斯曼:沒錯。我們能不能真正克服癌癥?很難。但是能不能逐漸得到進展?可以。像肝癌,現在已經有非常大的生存率增長,沒法完全根治疾病,但是可以把疾病很好地控制在低的發病率中,就會帶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活得更久,你交的錢也更多。
在美國,大概有30%的家庭收入用于醫療衛生,這是非常重的負擔。根據預測,這一比例還將增加。在中國,醫療衛生支出也在持續增長,在美國大概是20%的GDP用于醫療衛生,中國目前大概是5%到6%左右,到15年以后會接近美國的水平,面臨同樣嚴峻的挑戰。
所以,對全球來說,預防疾病和醫療保健,將是回答醫學倫理困惑的解藥。醫療保健的未來需要新的能產生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更低的費用的治療方法,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只有新的科學技術疊加有力的醫療保健系統,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細胞生物學黃金時代,研究成果也將從根本上改變制藥公司、醫院和政府的商業模式。
一個訪客的建議:基礎科研還需多些耐心
記者:你常說,到中國,你只是一個訪客。作為訪客,對中國的科研有何建議?
羅斯曼:科研尤其是基礎科學需要漫長的耐心。在美國,目前基礎科學面臨巨大的挑戰,科研文化受到很大的挑戰,因為這種文化也在不斷地變化,資金的支持也在不斷地倒向短期性、針對性很強的一些項目。
作為訪客,我能看到中國正在迅速發展。目前,中國跟美國從事科研的投入,差不太多。但我認為中國目前不少獎勵體制可能是比較短期的,所帶來的成果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科研計劃需要5年甚至10年,這樣的一種獎勵體系可能會抑制真正創新的研究。對我個人而言,我花了幾十年才獲得諾貝爾獎。如果中國要持續產生出重大的科研成果,科研工作者們還需要多些耐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