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稱,蛋黃有助于產生動脈血栓
科學家已發現了雞蛋的真相——有患心臟疾病風險的人群不宜吃蛋黃。原因在于,蛋黃會增加產生動脈血栓的風險,動脈血栓也被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壁上形成的膽固醇,會使動脈中的血小板失調現象更加惡化。
作為傳統英式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發現也許不會對那些雞蛋愛好者有所影響。但戴維博士指出,就形成動脈血栓來說,吃蛋黃的危害程度幾乎等于吸煙壞處的三分之二。
來自西安大略大學的斯賓塞博士,對1231個男女進行了調查,調差內容有關可能引發中風和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斑塊破裂是引發多數心臟病和中風的普遍原因。被研究的病人平均年齡在61.5歲,都在安大略的血管預防診所進行治療。醫生用超音波測量病人的總體血栓區域,并讓病人填寫有關自己生活方式的問卷。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人群頸動脈血栓會增加,那些多年抽煙和吃蛋黃的人血栓增加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研究還發現,那些一周至少吃三個蛋黃的人產生的血栓區域,明顯大于一周最多吃兩個雞蛋的人。
67歲的神經學教授斯賓塞博士,說道:“俗話說,‘雞蛋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聽慣這句話的人對蛋黃有害的觀點會表示困惑。”‘攝入高水平的膽固醇會增加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很高。’‘這項研究表明,血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形成,但吃蛋黃會加速血栓的形成進程。’
斯賓塞博士還提到,不同的性別,膽固醇,血壓,吸煙,身體質量指標和糖尿病等因素會對血栓形成產生不同的影響。他覺得應該多做些相關研究,并強調,那些容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就不應該常常吃雞蛋了。
此項研究的具體內容發表在《動脈硬化》雜志網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