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藥品審評審批改革進一步鼓勵創新的意見》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出臺后,業內對于創新藥物研發的關注度,就像夏日酷暑的天氣一樣持續升溫。
“本土企業不能一味追求藥物創新,而應根據自身資源來定位適合自己的研發模式,通過仿制藥的研發,培養人才并積累資金和經驗,儲備更多資源,逐步向開展創新藥研的方向進發。”6月22日,專家在南京舉行的2013中國新藥研發戰略高峰會上如是表示。本次論壇由中國藥科大學主辦,來自政、產、學、研、金等領域的200余位行業代表,共探新形勢下制藥企業如何整合與利用優勢資源,以適合自身藥研的模式布局研發戰略。
速度:提升合作效率
當前,“高成本、高風險、低效率”依然是新藥創制的主要瓶頸,如何提高研發效率,成為與會代表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對此,創新型企業各有尺度。
“先聲藥業將自主研發、聯合開發、購并引進、國際合作相結合,加強與學術機構、中小型公司以及大型跨國公司的合作。”江蘇先聲藥業高級副總裁殷曉進在會上介紹,先聲積極探索多種合作模式,在公司目前的創新藥研發管線中,合作項目占大多數。
近日,與百時美施貴寶宣布將在中國合作,開展阿巴西普的商業化,是先聲國際合作的又一舉措。對此,殷曉進表示,先聲的國際合作主要有三個模式:一是引進海外小型科技公司的早期創新藥項目,開展合作研發,共享研發成果的全球權益;二是與具有成功開發上市創新藥產品的海外中型制藥公司合作,直接引進已進入臨床階段的原創新藥,獲得在中國進行獨家開發的權益,加快推進創新藥在華研發進度;三是與跨國公司合作引進新藥項目,利用中國低研發成本和臨床試驗病例豐富的優勢,加速提升創新藥研效率。
作為國內藥物研發創新的標桿企業之一,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連山博士則表示,Me-better類仿制新藥的研發仍是其新藥研發的主要途徑。他認為,Fast Follow-on(強仿藥)類創新活動將成為我國新藥研發的主要途徑,而First in class (全新創新)類創新藥物的研發是我國從醫藥大國轉變為醫藥強國的重要途徑。同時,張連山強調了仿制的重要性。“未來10年,恒瑞醫藥將以仿制藥為基礎,以創新和國際化為驅動力,逐步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制藥企業。”
產學研結合方面,張連山表示,恒瑞的模式是前期交給院校,中期進行合作,后期由恒瑞完成,建立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利益共享為紐帶,以契約關系為保障的產學研結合體。
力度:突破專利重圍
盡管中國藥物研發仍以仿制藥為主,但“仿中有創”、“仿創結合”已成為本土企業研發高端仿制藥的主要原則。博瑞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征野認為,這也是本土藥研的機遇所在。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原研藥品的專利戰略是利用化合物專利、晶型專利、合成工藝專利、中間體專利、手性拆分專利、制劑專利、適應癥專利等專利以延長其產品的生命周期。
“通常情況下,原研藥首先會通過原始工藝,以普通劑型單一適應癥搶先上市,上市后,藥企會繼續開發新的制劑和新的適應癥,進而推廣新適應癥,開發復方、緩控釋制劑以及衍生物等。而新晶型、新工藝的開發會貫穿藥品整個生命周期。”王征野介紹,原研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主要依托上述專利實施。
鑒于此,王征野提出,仿制藥的技術創新有三個突破點:一是層層破解外圍專利。
如化合物專利通常較早到期,如能打破原研產品的晶型專利,仿制藥就能在化合物專利到期之后、晶型專利到期之前推出。二是通過技術創新,提前研發新劑型、新適應癥,打破外企原有的藥品生命管理周期的戰略。三是由于早期原研產品難以將藥品純度、安全性等做到最優,本土企業可早期介入,提高純度、安全性等標準,搶占制高點。
角度: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新基藥目錄、新版GMP的實施,企業面臨多重壓力。先聲藥業集團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錢海波表示,沒有后續創新能力、銷售能力、盈利能力的企業,將在新一輪洗牌中被領先企業并購或自行消失,這都將是未來醫藥行業的并購機會。
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并購不僅能增強產品開發能力,獲取新品種,同時能避免重復開發和生產,合理調整產品結構。
“復星醫藥就是通過內生式增長、外延式擴張、整合式發展相結合的模式,促使企業長期快速發展。”復星醫藥集團高級副總裁李顯林指出。
另據記者了解,復星醫藥還成立了投資創新機會的VC基金,將投資于中國境內或境外但主營業務與中國市場高度關聯的醫藥健康產業中處于早期或成長期的項目和公司。“創新投資應重點抓住早期創新產品的投資機會。”李顯林表示,其還將與國際一流健康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合作,獲得全球項目資源與投資機會,吸引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的人民幣投資資本。
說到底,新藥研發是當前國際科技與經濟的戰略制高點,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但長期以仿制為主。技術創新不僅是醫藥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根本推動力,也是決定產業國際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改變傳統的新藥研發模式尤為關鍵。
因此,新藥研發模式的探索是國內外醫藥企業共同面臨的關鍵問題。如何更安全、更有效、更經濟、更快速地進行新藥研發并成功上市,也是國內外醫藥界關注的焦點。中國的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的實施,為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新藥創制科研投入,鼓勵自主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新藥研發前景廣闊但任重道遠。如何整合資源,探索適合企業具體情況和優勢定位的新藥研發模式與發展戰略,時刻考驗企業決擇力。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