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2013年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的數字,保守估計,目前我國有超過2億的甲狀腺疾病患者。
而最近一段時間,一種叫甲巰咪唑的藥,卻讓成千上萬甲亢患者焦心,因為他們吃了多年“救命藥”買不到了。
與此同時,網上也是一片“哀聲”,由于在這一兩個月發生了藥物短缺,眾多網友開始紛紛上網求助。
據媒體報道和我們記者的調查,這場短缺潮正在國內蔓延。不光江蘇、山東等地有消息顯示同類藥物短缺,新疆、陜西等地也出現了緊缺的狀況。
對甲亢患者來說,“他巴唑”或者“賽治”是日常必需服用的藥品,為何會斷頓了呢?
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孔磊:今天一天我在門診上,治甲亢的所有的藥,就是甲巰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都是沒有的,在我們中心院區是都沒有的。我問了一下在我們東院那邊,有丙基硫氧嘧啶,但是甲巰咪唑是到處都沒有。
記者:這個情況大概有多長時間了呀?
孔磊:印象中大概得有半個多月了吧。
記者:原因知道是為什么嗎?
孔磊:據說是國產的不生產了,然后很多病人就趕快選擇去買進口的,進口的賽治這樣就比較緊張,不知道是他們供應的問題還是因為很多病人把這個藥物囤積起來了。
據淄博市張店區醫院內科,醫生封泉介紹,近年來,由于“他巴唑”價格較低,一瓶100多片只賣一元多錢,所以部分大藥廠感到利潤微薄,紛紛停產。
封泉:應該是半年之前這個國產的他巴唑,我們醫院就沒有藥了,有進口的他巴唑。之后就是可能從一個月之前吧,就發現進口的他巴唑,叫賽治,也斷貨了,沒有藥。
作為甲亢患者的常用藥,甲巰咪唑并不愁銷路,為何大范圍缺貨呢?
鄭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鄭仲華:整個做這個藥的原料缺乏。就像進口的這些現在也是非常少。
停產半年,藥廠早已沒有存貨,批發商手里是否還有庫存呢?記者輾轉找到了一位江蘇省型零售、批發醫藥企業負責人。
批發商:現在沒有貨,原來有貨的時候,進口藥和國產藥它的銷售都還蠻好。從數量來講,應該是國產藥賣的多些,因為便宜嘛;國產的藥我們的供應商告訴我們說,不是廠里面不愿意生產,好像是原材料沒有。進口的藥現在我們目前也沒有,這個產品我們現在暫時是沒有進口了,所以我們就沒有貨。
他巴唑的主要生產廠家、北京市燕京藥業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他巴唑停產的原因是因為原材料沒有。
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廠家和供應商都表示,停產的原因是原材料供應不足,
我們今天下午,也找到了一家專門生產“甲巰咪唑”原料的廠家。
記者:您覺得一些廠商停產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劉先生:停產的最大原因,我覺得是這個藥賣的時候也不是特別的貴,想漲價什么的,可能利潤不高,原料進不到這個說法有點牽強。
原材料廠家明確表示,貨存很多,卻少有人問津,并非如生產廠家和供應商提到的缺乏生產原料,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停產呢?
國產甲亢藥停產,進口甲亢藥供貨不足,備選藥物治療效果又不理想,對此,合肥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表示很無奈。合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處處長施偉國告訴記者,最近打電話反映甲亢藥買不到的患者非常多,合肥地區沒有生產廠家,他們也咨詢了轄區內的批發廠家,但是由于國產他巴唑的利潤太低,這些廠家早就不再購進這種藥品,監管部門也無計可施。
施偉國:我們跟合肥大的幾家醫藥公司聯系了下,確實沒有供應,毛利低的不愿意進,現在市場經濟,企業賣什么品種都是自主決定的,這個政府不能干預。
最低價格只要2塊錢一瓶的抗甲狀腺藥物,對于不少人來說是“救命藥”的必需品,卻因為市場利潤低原因,正在被迫停產。
醫院、藥店無藥可尋,但與此同時,網上的代購生意卻十分火爆,有的甚至直接由患者身份變為“掌柜”身份,利用各地區域供求關系的差異賺錢。
相關專家表示,這些緊缺藥物,確實容易在一些小地方的醫院能夠買到,越是醫療資源集中的地區,往往由于患者人數眾多,越容易出現短缺。
作為藥品的直接使用者,患者處于利益鏈的最末端。然而,他們的健康需求,卻在這樣的市場行為中被無情地忽略了。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