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網站報道,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Duke-NUS)醫學研究生院一組醫療科研人員經過四年研究,發現一種可抑制晚期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簡稱CML)癌細胞生長的蛋白質酵素,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將有可能以此研發出藥物,降低患者死亡率。
這個蛋白質酵素名為MNK蛋白激酶(MNK kinase),科研人員目前已成功進行動物實驗,預計三年內可開展藥物臨床實驗。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是血癌的一種,本地每年有約50起新病例。目前醫學界仍不清楚這類血癌的具體起因,但它主要表現于人體內一種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變異后,出現不受控制的癌細胞增生情況。患者如不及時接受治療,將會因骨髓衰竭或抵抗力衰弱引發感染而死亡。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王先中副教授昨天在記者會上說,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可分為慢性和晚期急變(blast crisis)兩個階段。“大部分病人如果嚴格遵照指示每天服用含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簡稱TKI)的抗癌藥物,病情是可受控制的,原本致命的血癌最終會變為一種慢性疾病。但若一來到晚期急變階段,病人一年內就可能會死亡,癌細胞對藥性也會出現抗藥性,導致藥力無效。”
他說,約5%至15%的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會轉化為晚期急變。“我們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晚期血癌細胞的行為特點,找出它們出現抗藥性的原因。還有我們發現的蛋白質是否能在保證不傷害正常干細胞的情況下,同時殺死或抑制癌癥細胞,以及藥物的毒性研究。”
而根據不同病人的健康狀況,從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到晚期急變的發展過程最快只需幾個月時間。王先中說:“個人對抗癌藥物的接受程度很關鍵,如果效果好,病情就能受到良好控制。晚期患者雖可做化療或骨髓移植,但移植手術后的存活率目前也較低,介于10至20%之間,而且符合條件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人數也不多。”
新加坡中央醫院血液科高級顧問醫生蔡端興說,中央醫院每年有約200名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有5%患者屬晚期急變階段,另有5%至10%病人入院接受治療后病情惡化。他說:“一般上,及早治療非常重要,病人若能遵守醫生指示每天服藥,病情有獲得控制,也能如常生活。”
這項研究是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屬下的實驗醫療學中心(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Centre)和中央醫院聯合開展,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將會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