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概況
(一)發展概述
2012年,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伴隨著國家新醫改的深入推進和各項行業政策、標準的出臺,在《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引導下,相關主管部門大力支持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藥品流通企業不斷提升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創新業務和服務模式,拓展基層醫療市場。行業規模和效益穩步增長,呈現持續、健康的轉型發展趨勢。
(二)運行分析
1、整體規模
2012年藥品流通市場規模仍維持較快增長,但增速趨緩。全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達11174億元 ,首次突破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幅比去年回落4.5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2225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回落4個百分點。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9萬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607家,下轄門店14.67萬個;零售單體藥店27.71萬個;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42.38萬個。截至2012年底,全國具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的企業有117家。
2、效益情況
2012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7942億元,同比增長20%,增幅回落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同比增長16.5%,增幅回落0.5個百分點;平均毛利率6.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5.2%,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1.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3、銷售結構
按銷售品類分類,藥品類 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0.5%;其次為中成藥類,占16.8% ;中藥材類占4.5% ,醫療器械類占3.4%,化學試劑類占1.2% ,玻璃儀器類占0.1% ,其他類占3.5%。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典型樣本城市零售藥店2012年品類銷售統計,零售藥店銷售額中,藥品(包括化學藥品、中成藥和中藥飲片)銷售占主導地位,占零售總額的73%;非藥品銷售占27%。
按銷售對象分類,2012年對批發企業銷售額為5035億元,占銷售總額的45.1%,純銷(包含對醫療終端、零售終端和居民的銷售)為6139億元,占銷售總額的54.9%%,與上年基本持平。
4、區域銷售比重結構
2012年全國六大區域銷售總額比重分別為:華東40.5%、華北18.9 %、中南20.0%、西南12.0%、東北5.0%、西北3.6%;其中華東、華北、中南三大區域銷售額占到行業銷售總額的79.4%。
2012年銷售額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江蘇、安徽、浙江、山東、重慶、天津和河南,10 省市銷售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66.2%。
5、所有制結構
規模以上藥品流通企業 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908億元,占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61.8%,實現利潤92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56.3%;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283億元,占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28.7%,實現利潤54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32.9%。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占居行業發展的主導地位。
6、配送結構
2012年,藥品批發直報企業商品配送貨值6641億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額占81.8%,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額占18.2%,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額同比增加4.3個百分點;物流費用74億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費用占81.0%,委托配送物流費用占19.0%,委托配送物流費用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物流費用占企業三項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總額的17.9%,占營業費用的29.8%,與上年基本持平。
藥品流通企業在物流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中的投入繼續提升,自有配送中心數量增長幅度為3.0%;自有配送中心倉儲面積增長幅度為22.5%;自有配送車輛數增長幅度為9.9%;信息系統建設投入增長幅度為21.3%。跨省集團公司兼并重組活躍,對信息系統整合投入加大,是行業信息化建設投入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7、對GDP、稅收和就業的貢獻
2012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0.72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16萬億元 。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4%,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8%,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
2012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納稅額42.1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40.9億元,占全國第三產業投資的0.02%。全行業從業人數約為480萬人。
二、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國家新醫改拉動基層用藥規模增長
2012年,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從2011年的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基本藥物制度已覆蓋全國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和74.6%的村衛生室 。在“強基層”的醫改政策推動下,基層醫療機構用藥水平持續提升,用藥規模快速增長,已成為備受行業青睞、成長性最好的市場。據統計,2012年國家基本藥物銷售增幅較快,參與國家基本藥物配送的藥品批發直報企業國家基本藥物配送總額為947億元,比去年增長23%;全國藥品流通企業對一級及一級以下醫院銷售為808.5億元,同比增長34.0%,占行業銷售總額的7.2%,比去年上升0.8個百分點。
(二)藥品批發市場集中度呈現結構性變化
2012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市場總規模的64% ,比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前3位企業占28.8%,比去年增長2.2個百分點;前10 位企業占41.9%,增長2.3個百分點;前20 位企業占49.3%,增長近2個百分點。前20位企業成為行業市場集中度提升的主要推動力。
從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的藥品批發企業發展情況來看,整體出現向兩端集中的趨勢。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0家,比去年增加2家,50-100億元的有7家,比去年下降2家,10-50億元的有74家,比去年增加10家。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發展較快,全國市場份額同比增長5個百分點,50-100億元的企業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10-50億元的企業市場份額與去年持平。
(三)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但連鎖率仍較低
2012年,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總體呈現增長,但增速減緩。前100位藥品零售企業銷售額占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34.3%。其中,前5位企業占9.6%,前10 位企業占16.3%,前20位企業占22.9%,均與上年基本持平。前100位藥品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底線為1.35億元,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9家。其中,銷售額超過40億元的有3家,30-40億元的有5家,20-30億元的有3家,10-20億元的有8家。零售藥店連鎖率為34.62%,與去年基本持平,但較2008年下降了0.76個百分點。
零售藥店在面臨來自宏觀政策及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加快了抱團結盟的速度。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成立15家省級藥店聯盟,覆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年度銷售總額達355.57億元,比去年增長26.1%,約占全國藥品零售市場總額的五分之一。
(四)藥品流通服務模式創新取得新突破
面對醫藥分開、公立醫院改革、基層醫療崛起、市場營銷扁平化等行業新趨勢,以往的商業服務方式和盈利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全行業圍繞醫改帶來的契機,進一步發揮業態創新、技術創新優勢,推進供應鏈管理應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多元化服務趨勢日益展現,在開展對醫院院內藥品物流延伸服務、進行醫院物流管理系統(SPD)試點、承接藥房托管、承接醫院藥庫外設管理以及藥店承擔社區醫療機構藥房功能試點等新型服務模式方面尤為突出。據統計,2012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具有第三方醫藥物流資質的批發企業有56家;具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頒發的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確認文件的專業醫藥物流企業有43家;開展物流延伸服務的企業有41家;承接藥房托管的企業有29家;承接醫院藥庫外設的企業有11家。
(五)行業微利化運行特征更加明顯
2012年,多種因素導致藥品流通環節盈利空間受到壓縮。首先是藥品降價的壓力,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藥品降價,主要涉及消化類、抗腫瘤類、免疫和血液制品等藥物的價格調整,平均降價幅度在17%左右。二是企業現金流的壓力,各級醫院承付藥品貨款時間的周期繼續惡化,2012年藥品流通直報企業的應收賬款共計1480億元,同比增長29.2%;另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典型調查,2012年藥品批發企業對醫療機構的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42天,比去年增加11天,醫療機構拖欠藥品批發企業貨款時間過長問題進一步加劇,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另外,藥品使用、監管及招標采購政策改變導致的市場變化也對企業盈利帶來較大壓力。
(六)藥品流通類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表現較弱
藥品流通行業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市值與國外相差懸殊,零售業態占比較小。截至2012年12月31日,國內以藥品流通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共有15家(整個醫藥類上市公司總數200多家),市值總和為1474.41億元(當日美國麥克森公司市值為226億美元,按匯率6.2365計算,折合人民幣約1408億元),其中,市值最高的國藥控股不足500億元,市值最低的海王星辰不足1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總和為3307億元,其中流通業務收入總和為309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4%。除已上市企業外,國內大部分藥品流通企業主要通過傳統的債權、私募股權、控股權變賣等方式進行融資。
三、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口總量的增長和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導致藥品需求呈上升趨勢,全球醫藥市場近年來持續快速增長。據國際權威醫藥咨詢機構IMS統計,2010-2011年全球藥品銷售增長速度已超過全球GDP增長速度,2010-2014年新興醫藥市場預計將以14-17%的速度增長,而主要發達醫藥市場增長率將僅為3-6%。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醫藥市場,到2020年將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全球市場份額將從3%上升到7.5%。在宏觀經濟保持平穩的環境下,隨著國家新醫改的繼續推進和行業管理后續政策及標準的出臺,藥品流通行業將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趨勢,并加快轉型升級的速度。
(一)藥品流通市場的增長將趨于平穩
2013年是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的一年。隨著全民醫保體系制度框架基本建成以及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新機制的完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藥品市場需求將繼續擴大,藥品流通行業仍將保持增長。但受國內經濟增長總體放緩的影響,在藥品價格持續下降、藥品流通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漲的壓力下,行業的增長速度將繼續趨緩。
(二)結構調整仍是行業改革發展的主線
2013年,國家將加快推進藥品流通領域的改革步伐。按照醫改“十二五”規劃的要求,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發展政策將陸續出臺。2012年新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將于2013年6月份開始實施,這是對藥品流通監管政策的一次較大調整,實施企業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控制藥品購銷渠道和倉儲溫濕度,加強票據管理、冷鏈管理和藥品運輸環節監管等規定全面提升了藥品流通企業的軟硬件標準和要求,提高了準入門檻,將對行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隨著《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深入貫徹實施,商務部將繼續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提高行業集中度;支持發展現代醫藥物流和連鎖經營,進一步提升藥品流通效率和現代化水平。
(三)行業服務模式加快向全產業鏈服務轉變
隨著新醫改配套措施的貫徹落實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行業毛利率會進一步受到擠壓,傳統的商業購銷模式面臨巨大挑戰。創新業務與服務模式、推廣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開展供應鏈管理,已成為藥品流通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積極探索向醫療機構和生產企業提供現代醫藥物流增值服務,已在行業內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更多企業將學習效仿,不斷豐富和深化服務內容,建立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新型合作關系,有效整合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從而帶動藥品流通行業從商業購銷模式向全產業鏈服務模式轉變。
(四)采用資本運作的企業將不斷增多
除現有15家上市公司外,一批藥品流通企業已啟動上市計劃,如華潤醫藥、云南鴻翔一心堂、廣西柳州醫藥、廈門鷺燕集團、湖南老百姓大藥房、湖南益豐大藥房、江西開心人大藥房、浙江珍誠醫藥、四川醫藥集團等。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規模以上跨區域或區域性的主要藥品流通企業成為上市公司,采用資本運作的方式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藥品流通類上市公司將成為醫藥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