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這兩天覺得自己變成了福爾摩斯,因為他發現了不得了的“藥片密碼”!
一次,老劉在服用降糖藥的時候,突然發現,“拜唐蘋”的藥片上有幾個字符:大寫的英文G和阿拉伯數字50!老劉:藥療君!我發現有人用藥片傳遞情報!快上交國家!藥療君:老劉啊,你是諜戰片看多了,這可不是什么情報,而是藥片的“密碼”! 我們都知道,多數制藥廠家不會只生產一種藥品。那么,這么多的藥片、膠囊都要怎么區分呢?為了避免混淆,廠家會制定自己的內控標準,通過藥片的大小、形狀、顏色、字母和數字等不同的標記及其組合,來區分這些藥品。數字加字母的組合,可以表示藥物的劑量。比如上面提到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標有“20MG”,代表這個片劑是20毫克/片。
圖片僅供參考字母的縮寫,可以代表該藥物的英文名稱縮寫。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商品名力百汀)標有A和C兩個字母,分別代表了阿莫西林(amoxicillin)和克拉維酸(clavulanate)的前兩個字母;上面提到的拜唐蘋,英文G代表其商品名Glucobay的首字母縮寫;非洛地平緩釋片的“SFD”分別代表緩釋片“slow release”和非洛地平(felodipine)的首字母縮寫。像布洛芬緩釋膠囊(商品名芬必得)標有“fenbid”,就代表了它的商品名。再比如白芍總苷膠囊(商品名帕夫林)、包醛氧化淀粉(商品名析清)等,也都把商品名印在了藥片表面。有些制藥廠家將自己的信息印在藥片上,這也是十分廠家的。比如,非那雄胺片(商品名保列治)的正反面分別印有“PROSCAR”、“MSD”,各自的含義是英文商品名“保列治”和廠家“默沙東”。還有一些藥品表面的字符是沒有特定含義的,僅僅是區分該藥品的標記。比如,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商品名安博諾)的片劑兩面分別有“2875”和桃心形狀。患者見到這樣的標記,就知道自己服用的藥品是安博諾。說到這,藥療君需要提醒大家,藥片表面的字符多種多樣,記憶起來很困難,我們這些老百姓也沒必要刻意地去記憶。目前已經有專門的藥片或膠囊字符識別資料庫,這是給專業人員使用的,作用是區分具體藥品。特別要注意一點:如果您遇到某一種沒有外包裝的藥品,只有藥片或膠囊,無法判別具體是什么藥物,千萬不要盲目服用,趕緊向藥師尋求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