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解答內容,僅可為解決實際問題時提供一個參考,不作為實施10版GMP的依據或判定原則;若有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解釋不一致之處,均應以法定機關的解釋為準。任何具體技術問題的解決,都必須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并基于科學,正確把握質量風險管理的原則和方法,切忌生搬硬套或脫離GMP規范原意。由于版權問題、篇幅及時間等因素,答疑在可能條件下引用了美國注射劑協會的一些要求,也一并供參考。
2、閱讀范例:
對所提問題,盡量在規范原文中注明來源以便引導,但標注的條款編號在內容上不一定具備直接準確的對應性,這需要在閱讀中加以注意。其拼音縮寫的含義如下:
A、 TZ-312(十三):表示“通則第312條第十三款;
B、 FL1-71(二):表示“附錄1第七十七條第二款”;
C、 QT ,其他。不能獲得GMP規范對應條款但屬于GMP相關范疇的具體問題歸入此類。
3、本《答疑》將分次刊登在中國西部醫藥信息網(http://m.chrk.com.cn/)。現先登出《無菌藥品》部分,包括《通則》《附錄》等;《非無菌藥品》部分將在隨后登出。凡有援引者,務請注明出處并同時登出本《說明》。
4、聯系郵箱:cwmi2012@163.com,請注明單位,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郵箱)。
5、特別聲明:本解答發布后,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許多讀者的熱情支持與鼓勵,同時也有讀者對一些問題建議做更具體細致的解答,為此,我們特請鄧海根老師對所有問題作了校審、完善,并及時進行更新。
457、瓶子滅菌還能使用遠紅外隧道烘箱嗎?(QT)
答:GMP對設備沒有具體規定。因溫度分布不均,玻屑較多等原因,此類設備已處淘汰狀態,不建議采用。
458、小容量注射劑A+C條件,過濾器離線滅菌后能否在C級下直接安裝后使用?(QT)
答:如是C+A,說明是可最終滅菌的產品。為了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首選的方法是在單向流保護下安裝過濾器(殼套+濾芯),經滅菌后整體移到使用點連接;如過濾器較大或滅菌柜過小等原因而只滅菌濾芯時,經滅菌過的濾芯也可在C級環境安裝。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均應監測藥液的生物負荷,出現異常趨勢進行調查并采取相應措施。
459、B級區消毒液能否使用純化水配置?(QT)
答:如果是高效消毒劑,例如殺孢子劑,有何不可?當然應按供貨商說明書處理,如是中低效的,則用純化水配制后,作除菌過濾,才能進入B級生產區使用。
460、凍干箱清潔后的微生物和活性成分殘留取樣方式和部位?(QT)
答:凍干箱理論上只有表面樣可取,因它不屬生產環境,與配液罐的情況也完全不同,不可能測沉降菌或空氣微生物。凍干箱清潔后一般不測試微生物,因為它此后還要接著做SIP。如在SIP后生產使用過程中,在二批或數批的間隙測試表面樣,取樣操作及培養基會帶來污染的風險,應當避免取這類樣品,除非取樣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污染的風險,且在取樣后肯定作SIP。
至于殘留問題,應在清潔驗證中解決。新型凍干機均帶CIP系統,而且凍干產品很容易溶解。清潔驗證中,取樣點可考慮易發生破損及較難清洗的部位,如無這樣的歷史資料,可先按幾何形式分配取樣點,積累數據后再做調整。
461、計量泵和硅膠管用不銹鋼箱轉運,是否算密閉轉運?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解決核心區域無菌轉運?(QT)
答:在WHO的GMP無菌藥品6.5條中確實有這樣的闡述,十分重要的問題是在滅菌后卸載時,溫度與室溫相一致,不出現因卸載容器冷卻時吸入B級空氣,導致二次污染。因此,在脈動真空滅菌柜卸載一側設局部單向流。這種操作方式需要高素質的操作人員,有可能實現。
無菌傳輸的其它方法包括呼吸袋及α、β閥的容器等。
462、關于清潔驗證取樣回收率的驗證,殘留物有做取樣回收率、微生物限度的微測(棉簽擦拭法)有必要做取樣回收率嗎?(QT)
答:通常都需要做,如果回收率低于50%,則說明取樣方法可能存在缺陷,要設法改進。
463、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藥液過濾器是否可以離線清洗、滅菌;配液罐上的呼吸器濾芯是否在生產后都必須做完整性測試?(QT)
答:通常可以離線清洗、滅菌;配液罐上的呼吸器濾芯只需要定期測試,不需要每批都做完整性測試。
464、風管的漏風量測試,A、B、C、D級全部做,還是只做A、B級?(QT)
答:漏風量測試與清凈廠房的施工驗收相關,所有級別均要檢查,但這不是GMP的范疇,而是GEP(優良工程設計規范)的要求,可應按GB 50591-2010 潔凈室施工及驗收規范處理。
465、空調系統動態監測與培養基模擬灌裝可以同步進行嗎?(QT)
答:提問不夠明確。嚴格說來,應是先完成HVAC及潔凈區廠房的性能確認,才能進行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前者是先決條件,這不可能同步。
在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過程中,應收集環境狀態的數據,如這叫“同步”,那么“同步”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則不符合GMP的基本原則。
466、空壓機是否一定采用無油機?微油空壓機是否可以?(QT)
答:GMP沒有規定技術手段,盡管許多企業已使用無油壓縮機,但壓縮空氣的原料是空氣,現空氣中污染程度不可忽視;采用微油空壓機時,如有適當的后處理手段,也是可以達到使用要求的—這應當按風險管理原則,憑數據說話。
如后道處理不當,無油空氣壓縮機也生產不出符合要求的壓縮空氣來。
467、軋蓋后出瓶穿墻上方是否要送風保護?(QT)
答:如是B+A條件下軋蓋,是有必要采取單向流類局部保護措施的,這是強化無菌操作區的重要措施;如在其它級別,通常沒有必要。
468、一臺灌裝機+2臺凍干機老線改造,每天生產產量6萬瓶,共兩批,每批3萬,凍干機前進-前出,人工采用層流車(移動式)進出箱,同一品種相鄰批次生產時,在灌裝某批產品且進箱的同時,能否進行另一批產品的出箱操作?(QT)
答:應當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這樣操作意味著無菌操作區的操作人員較多,或人員互相干擾加大,但也不能說不允許,這要看實際風險,你的培養基灌裝達到要求?你的生產環境,特別是產品暴露區監測結果如何?根據實際測試的結果,必要時調整操作規程。
469、消毒劑過濾完后,已使用,但測濾芯完整性不合格怎么辦?(QT)
答:消毒劑雖然不是產品,為了降低無菌操作區的風險,建議重新過濾。
470、工器具清洗機先用純化水清洗后,再注射用水清洗,二者共用一個水箱,且水是循環使用的,這種方式可不可以?(QT)
答:如是不接觸產品的工器具,初洗用純化水,這并沒有影響;后道注射用水清洗采用同一水箱就顯得不太合理,尤其是浸泡方式的清洗。要考慮被清洗對象是否接觸內包材的內表面?如系工器具、容器、灌裝泵混共用清洗池,則不建議采用這種方式。當然,這還要看清洗程序,是否有適當的措施足以降低風險。
如全部采用注射用水,熱水的清洗效果肯定要好一些,使用經過濾的回用水時,總的用水量也不大,且可避免爭議,簡化管路設置,建議考慮此方案。
471、B級區的工器具清潔是否一定要退出該區域?(QT)
答:無菌操作的B區不設水池及地漏,且清洗后須滅菌才能進入無菌操作區,此,必須退出B區后清洗。
472、滅菌柜控制探頭多少是否應與容積大小成正比?(QT)
答: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原則說來,溫度探頭是對溫度的取樣點,它可指示可能的缺陷及問題,但不能提高質量。當今國際的理念是QbD,質量是設計及制造出來的。關鍵在滅菌柜的設計及建造。當然,良好設計的滅菌柜仍應有一定的監控,例如腔室中有溫度探頭,另每一個滅菌車設一個溫度探頭,大的滅菌柜,溫度探頭肯定會多一些,但不是簡單的正比關系。
473、無菌灌裝正常生產時間可否大于培養基無菌灌裝時間?(QT)
答:問題的關鍵--培養基無菌灌裝應有代表性,正常生產時間可大于培養基無菌灌裝時間。
474、傳遞窗屬于設備還是設施,驗證和空調系統能同時進行嗎?傳遞窗是否必須密封?(QT)
答:傳遞窗類似物料氣鎖,它的特點是比物料氣鎖通常要小,因此,一般不設送回風(有的也設),因為高級別對低級別有壓差,不會造成低級別對高級別的污染。ISPE 2009 HVAC指南第253對此一些說明,可供參考。傳遞窗至少要保證氣流方向。
眾所周知,人員氣鎖及物料氣鎖的門比較大,門不采用密封條。傳遞窗與墻壁用硅膠封,但其雙門沒有必要采用如滅菌柜或家用冰箱那樣的密封條。
475、同屬最終滅菌工藝,大輸液的瓶只洗不滅,小容量的安瓿或西林瓶是否也可只洗不滅?(QT)
答:此問題提得很好,其實清洗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據分析,小容量的安瓿或西林瓶瓶口小,清洗的一致性要難保持些,因此,后面加了滅菌及去熱原,加后能耗增加不會過大。大容量注射劑,瓶口大,易清洗、易檢查,如加滅菌及去熱原,能耗會大大增加,而且產量會受較到影響。如是軟包裝,清潔更無問題。
小容量的安瓿或西林瓶已有定型設備,此方法也獲得人們普遍的認可,如SVP的容器“只洗不滅”,必然會自找麻煩。
476、雙扉滅菌柜可以作為滅菌后器具存放用嗎(保證正壓)?聯動線烘箱、傳遞窗和頂板需要裝修一體無縫對接嗎?(QT)
答:雙扉滅菌柜(例如脈動真空滅菌柜或SAM滅菌柜)可以用于已滅菌工器具的暫存,其無菌狀態可以保持,(保證正壓)這種提法是多余的話,因為設備均設呼吸過濾器,能保持無菌的狀態。但實際設計中采用此方法的極少,因它嚴重影響了設備的利用率,不實用、不合算。如是無菌操作區,工器具需適當包裝(如呼吸袋),因還有一個傳輸的環節。
聯動線烘箱、傳遞窗與墻壁之間的連接應密封處理,這是GMP的常規要求。
477、水系統中,回水壓力有無具體要求?老系統回水壓不到0.05MPa(備注:水質監測合格,回水流速符合要求,大于0.9m/s)(QT)
答:當所有主要用水點打開時(洗手池的用水量很小),回水仍能有大于0.9m/s的水平,但所有用水點同時用水的概率較低,因此,通常能夠符合要求。沒有回水壓力的限度標準。
478、無菌制劑車間物料傳遞窗用臭氧消毒是否合適?(QT)
答:臭氧消毒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它不是降低污染的唯一手段,物料的外包裝還需采用適當消毒劑以噴灑或擦拭等方法消毒。汽化過氧化氫法正在取得進展,但這一方式在國內還沒有普及使用。另應考慮汽化過氧化氫對物料質量的安全風險。
479、無菌廠房消毒采取日常臭氧消毒,清凈區環境受破壞后,再采取甲醛滅菌可以嗎?若不可以采取何種方式比較合適?(QT)
答:如是可最終滅菌的產品,通常不采用氣體消毒方式,按SOP操作、清潔、消毒即能保持設定的環境潔凈級別。
對非最終滅菌產品而言,盡管臭氧的消毒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控制適當,也是有益的,不要完全否定臭氧的作用。至于甲醛熏的方法,也需要控制濃度(許多企業不測試濃度)及時間(經驗控制),或用環境測試的結果反過來證明它的合理性。總的說來,甲醛熏的方式是可行的,問題在于對人員的保護。采用汽化過氧化氫則是一種有效且對環保、人員安全有利的方式。
480、小容量注射劑是否要做“隧道烘箱及檢漏滅菌柜”的熱穿透?如何做?(QT)
答:隧道烘箱及檢漏滅菌柜要做熱穿透試驗,這是常規的做法;當產品為安瓿形式時,熱穿透可采用同一規格的西林瓶替代。
481、2010版GMP首次提出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目前中國制藥認證機構對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的關注度有多少,檢查中是否會對不成熟的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提出疑問?如何提高計算機化系統驗證管理?除GAMP5外,是否還有其他官方指導文件、資料?(QT)
答:目前我國制藥認證機構對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比較關注,這是國際制藥業的發展趨勢,但此項工作處起步階段,缺乏必要的專職技術人員,與國際的差距較大。現國內系統或設備的設計上也存在不足,這肯定需要一個過程。國家局有關計算機系統的附錄共22條,目前尚在征求意見中。
482、凍干制劑軋蓋在D+A條件下進行,如何確認膠塞氣密性?是否一定要用光纖與照相的形式?人工檢查可否?(現已無法加裝自動檢查系統)(QT)
答:WHO無菌藥品及我國法規上均沒有提出景象檢查的要求,但歐盟及PICs確有這樣的明確規定。所提問題超出我國現行法規明文規定的要求,應由國家局解釋。
483、在老式的灌裝凍干車間,半加塞制品用層流車轉運到凍干柜,人工進柜。請問有什么建議來降低污染的風險?(QT)
答:大開門的凍干機是較難改造的,建議的措施:在車行路線的上方設單向流,垂簾不要過低,雖人員需在A級,但可采用適當的回風,有較合理的氣流方向,以盡可能降低污染的風險。有些單位在灌裝間滿布了高效過濾器(FDA在無菌操作的無菌藥品cGMP指南-2004中有此提法),有了這些措施,強化人員培訓及管理,有可能符合要求。
484、注射用水分配系統管道的滅菌可以使用過熱水嗎?過熱水與純蒸汽相比哪個更好?(QT)
答:注射用水系統,并不是一個無菌系統,USP注射用水的限度標準是10CFU /100ml。國外資料均采用純蒸汽滅菌,沒有過熱水滅菌的做法。
注射用水管路一般比較長,有可能在某個部位因安裝不當積存空氣,對滅菌效果影響較大,因為過熱水主要是依靠接觸傳遞熱量。積存空氣也會影響蒸汽的滅菌效果,但畢竟蒸汽的穿透性更好些。經過滅菌效果驗證可將過熱水滅菌視為強化的巴氏消毒。
485、灌裝機上手套箱及手套采用什么滅菌方式?(QT)
答:按問題理解,討論的是RABs系統。無菌生產手套箱及手套的消毒,要看設備情況,是封閉式的還是可開放式的,只有封閉式的才能用汽化過氧化氫類消毒劑熏;如是開放式的,通常可采用適當的消毒劑噴灑/擦拭法消毒。
486、隧道式烘箱熱分布驗證中合格標準為±7.5%,是單探頭合格比較?還是所有探頭單個時間比較?還是所有探頭所有滅菌時間段比較?為什么?(QT)
答:此問題與下一個問題聯系起來討論。讓我們先討論滅菌工藝控制的策略,并以可最終滅菌注射劑產品為例討論:控制策略的核心是整個批低溫點的產品要保證達到無菌要求,而高溫點則應保證產品在有效期內的完整性(密封可靠,無菌以及產品的其它各項質量指標符合要求,即不影響產品穩定性),因此,滅菌程序要控制的是一個適當的Fo范圍,這需要在研發過程中解決。為了保證產品的均一性,實際生產運行中,Fo偏離設定值(不要簡單理解為所有溫度探頭的“平均值”)應盡可能小一些,由此對滅菌設備提出了一定的技術要求。換言之,不同產品情況不同,不宜用同一個標準來考核它的合理性。
對于干熱滅菌/去熱原而言,是針對容器,與藥品的要求相差很大,假設運行溫度是300℃,則±7.5%約相當于±20℃,和美國藥典認可的標準基本一致。
因此,從控制策略來理解,應是所有溫度探頭對設定溫度的偏差,當然,在升溫及降溫階段,溫差有可能比較大(特別的干熱滅菌及脈動真空滅菌柜),但它們對滅菌Fo或Fh的貢獻較小,在掌握標準時,應當用整個滅菌程序的Fo或Fh/細菌內毒素下降的對數單位數來考核。當程序達到去熱原要求時,不必再擔心干熱滅菌問題,因為前者的效果大大超過了干熱滅菌。
對于干熱滅菌柜、濕熱滅菌柜、水浴滅菌柜來說,基本情況同上。濕熱滅菌針對產品或工器具,而過熱水滅菌則針對產品。請注意,不要將過熱水滅菌應用到無菌生產線上去。
487、膠塞清洗機、鋁蓋清洗機溫度均勻性驗證問題:由于新購上述兩臺設備出料設計過小,做靜態溫度均勻性驗證時,雖然留有驗證口,但布點存在較大困難;在做生物挑戰試驗之前,是否必須做溫度均勻性驗證,在探頭布置困難情況下如何設計,無線探頭布置同樣存在上述問題;我公司目前設計方案:放2支無線溫度探頭,12支生物指示劑,做3次滿載試驗,是否可行?是否必須做熱分布試驗?(QT)
答:膠塞清洗機有不同的設計,有的是滾筒式的,也有的是轉籃式的,有一點十分重要,它滅菌的Fo大大超過了過度殺滅的要求。你還擔心低溫點滅菌不完全嗎?總不能將很穩定的包裝材料與藥品相提并論吧!
當然,這要憑數據說話,即根據你的設備,確定你的低溫點。冷點通常是在蒸汽冷凝水的排水口(工作原理同重力置換式滅菌柜),然后將溫度探頭放在低溫點,其它則根據幾何分布再放一定數量的溫度探頭,例如10支,這一個試驗應在設備設計中解決,如設備設計有此詳細資料,則同一型號的設備,溫度探頭數可減少,說不定有3-5個即可。
不過,提問中提到12支生物指示劑,看來不太符合GMP的要求,滅菌程序驗證中,物理測試數據是首要的,生物指示劑只是輔助的,通常不可將生物指示劑試驗的結果替代物理測試。
QbD,對設備的研究十分重要,訂購設備,應向供貨商了解設備的運行原理,索取必要的資料,以減少驗證工作量。
鋁蓋清洗機可參考以上說明。
488、檢驗工藝用水時,如連續幾批中只有一批出現霉菌超出糾偏限,因取樣后五天出結果,已無法重現當時情景,偏差程序進行調查原因很難有真實確切的原因,如何制定CAPA?(QT)
答:所提問題缺乏細節,較難分析。原則說來,企業首先要從OOS及OOT去查,先分清楚是檢驗操作問題還是工藝本身的問題。參見Guidance for Industry
Investigating Out-of-Specification (OOS) Test Results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2006.
489、凍干制劑配液投料口不加層流罩除塵可不可以?如果必須加除塵則從上面抽可不可以?(QT)
答:題目不是十分明確,如是注射用藥液配制的投料(經除菌過濾后送往凍干),不一定加單向流;如是注射用大盤凍干產品的分裝,需在B+A條件下完成;如是口服產品的分裝,通常在側向設抽風。
一般說來,除塵不應在上方,應在操作面以下,以降低污染的風險。
490、凍干制劑多品種共線每次更換產品后是否均必須取樣監測殘留?能否完成清潔驗證后制定一定周期來監測?(QT)
答:如此問題是指配液罐及凍干腔室,則可通過驗證確定清潔程序。配液罐應在更換品種時按程序清潔。凍干腔室通常會有破損,建議更換品種時進行清潔。
491、C級需不需要設置專門的消毒劑配置間?是否可在器具清洗間配置,在器具滅菌間過濾,至B級區,行不行?(QT)
答:GMP沒有規定這樣做不可以。要注意的是配制的量不要過大,因為稀的消毒劑不宜長期存放。
492、凍干車間配液系統設計高位液罐,如何保證供液的穩定性和清洗、滅菌?(QT)
答:供液的穩定性需要液位控制;清潔及滅菌則可設置CIP及SIP系統。
493、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是否有嚴格的界限?企業為節約成本將部分性能確認納入運行確認,但方案題目仍為運行確認,是否令人產生誤解:OQ和PQ的概念沒理解清楚?GMP認證檢查中檢察官是否會對該運行確認方案提出疑議?(因其他PQ項目會另起草PQ方案)(QT)
答:WHO有專門的附錄。通俗地說,運行確認(OQ)即是空載試車,性能確認則是裝載試驗,可使用替代產品或輔料。以純化水系統為例,OQ只是試各功能段能否按預期要求運行,PQ則應按設定的運行參數運行,而且要確認達到設定的質量水平,這包括各功能段的參數以及最終純化水的質量。二者是整個方案前-后道的關系。我國確認及驗證的附錄已上網,正在征求意見,可供參考。
494、高效過濾器檢漏必須用PAO法嗎?PAO在濾材上是否有殘留?殘留有何潛在風險?(QT)
答:通常是這樣,我國有一個國標,按GB標準(掃描法),也應可以接受。PAO是國際上公認的安全性物質,不會導致安全問題。
495、人流物流分開如何界定?物流進出分開如何界定?(QT)
答:無菌操作區操作人員的進入-退出,有條件時可分開;無條件時,要采取降低污染的措施(SOP規定)。物料的進-出分開通常只有特殊原因時才考慮,因為物料退出通常應在生產結束,清場時進行,這時,“退出”對產品質量已不構成風險,可用同一物料氣鎖處理。
496、在線清洗如何認為已保證各參數一致性,必須采用自動系統嗎?(QT)
答:能自動并能驗證當然更好;如手動,則應有詳細規程,以保證重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