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絕大多數網友都有“網絡問診”的經歷,自己或者是家人身體不適,然后就根據癥狀上網搜索病情,確定病因,求醫問藥。“網絡問診”應運而生,風靡一時。醫生認為,“網絡問診”不科學,不要因貪圖方便耽誤醫治時機。
客觀而言,“網絡問診”有積極的一面,比如它可以幫助個別患者得到醫生的建議和指導,通過自我保健和理療緩解病情;比如它可以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緩解現實中的醫患矛盾和緊張關系等等。但是真要通過網絡來看病、治病,筆者覺得還是有些不靠譜,應該謹慎對待。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雖然現在患者以看西醫居多,但“望”和“問”仍舊是醫生診斷病情必不可少的環節,再加上現代化的疾病檢測設備,最終確定患者的病情,然后對癥下藥。可是“網絡問診”,不但沒有了中醫的“望聞切”而只剩下了“問”,連西醫的儀器檢測也無法做到,醫生所能做的,僅僅是根據患者的陳述來判斷病情,指導用藥。
而即便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相反,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會呈現出同一個癥狀。如果網絡上的醫生僅僅根據網友對癥狀的描述來判斷病情,指導用藥,則誤診的可能性會很大。如果患者根據這種誤診自己去買藥吃,不但會延誤了病情,耽誤了正常的治療,嚴重的還會導致對身體新的傷害。
“網絡問診”,弊端還不止這些。網絡上的一些所謂“專家”“教授”,現實中可能連醫生的資質都沒有,或者是醫術低劣的庸醫、醫托,他們參與“網絡問診”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醫院和診所拉客人;再比如按照國家衛生部門有關規定,醫生在網上提供醫療建議,沒有收費,也不構成醫療合同,如果出現了誤診等醫療事故,患者很難為自己維權。
“網絡問診”的流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現實中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但從理性和客觀的角度來看,網友們理應謹慎對待,不能為了圖省事省錢而耽誤了正規的診治,最后反而得不償失。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和醫療機構也應該加強對公眾的健康宣傳,促進健康教育,引導公眾謹慎對待“網絡問診”,不能過于迷信看似時尚的“網上看病”。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