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廣西將全面實施推進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十大重點工程”:
一是中醫藥壯瑤醫藥示范建設工程。在現有中醫民族醫醫院的基礎上,重點建設1家自治區級壯瑤醫醫院并納入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6家地市級以上中醫壯瑤醫示范醫院,7個國醫堂;在建設57家縣級中醫壯瑤醫醫院的基礎上,重點建設10家縣級中醫壯瑤醫示范醫院;建設50家社區衛生中醫藥民族醫藥示范服務中心和50家社區衛生中醫藥民族醫藥示范服務站;建設100家鄉鎮中醫藥壯瑤醫藥示范衛生院和300家村級中醫藥壯瑤醫藥示范衛生室。力爭建設20個縣(市)成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重點建設12個城區成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在國家繼續加強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建設12個國家和自治區級中醫藥壯瑤醫藥學科,申請8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和2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加強3個綜合改革試點縣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提升20個地市級和68個縣級中醫民族醫醫院的服務能力;重點建設2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200個鄉鎮衛生院中醫壯瑤醫科,并納入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為1000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配置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包。重點建設160個基層中醫民族醫重點專科,建設120個農村醫療機構特色中醫專科(專病)項目,建設68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選擇40家中醫民族醫醫院及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建設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科室(“治未病”中心)。
三是中醫藥民族醫藥繼承創新工程。重點將廣西中醫藥研究院、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進行資源整合,建設綜合性的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研究機構;建設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中醫藥科學實驗中心、2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級中藥民族藥藥品安全性評價中心。設立中醫藥民族醫藥科技專項,重點開展中醫藥民族醫藥基礎理論、診療技術、療效評價、壯瑤藥制劑研究;系統整理和挖掘中醫藥民族醫藥古籍文獻和口碑資料,開展全區民間中醫藥民族醫藥知識和技術總結、整理和提高研究;加強中醫藥民族醫藥防治重大傳染病的聯合攻關,重點研究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流感等傳染病;建設15—20個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項目臨床基地;開展全區中藥壯瑤藥資源普查,建立全區中藥壯瑤藥資源普查數據庫,為打造中醫藥民族醫藥千億元產業提供科技信息支撐;開展海洋中藥及中醫藥壯瑤醫藥保健品研究開發。
四是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全力推進廣西中醫學院科學發展,支持其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建設學科優勢突出、教育教學和科技創新能力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規模產業化水平高,具有鮮明壯瑤醫藥特色的現代化中醫藥大學。評選“廣西中醫大師”,在中醫藥壯瑤醫藥領域重點培養八桂學者3名、特聘專家4名、學科帶頭人12名,建設25個全國名老中醫、20個廣西名老中醫民族醫傳承工作室。重視師承學歷教育,通過遵循師承培養規律的教育教學方法擇優培養450名中醫藥壯瑤醫藥本科生。加強中青年骨干和基層人才培養,實施中醫壯瑤醫優秀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養270名中醫壯瑤醫優秀臨床人才,培訓900名基層技術骨干,開展“基層名中醫”評選工作,實施中醫民族醫醫院院長高級研修項目,培養1000名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訂單定向免費培養450名扎根基層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本科生。開展中醫(瑤醫)醫師資格考試試點工作;開展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考試,將農村一技之長中醫壯瑤醫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金秀瑤族自治縣、靖西縣開展一技之長中醫壯瑤醫人員在本縣區域內行醫試點工作。
五是壯瑤醫藥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工程。開展壯瑤醫標準體系研究,按照壯瑤醫藥理論的學科特點,結合臨床醫療實踐,重點開展廣西常見病、多發病壯瑤醫診斷標準、常用治療技術規范、療效評價等研究,制定壯瑤醫診療指南。開展壯瑤藥材質量標準研究,重點進行中藥壯瑤藥質量評價及標準建立的基礎性研究,包括中藥壯瑤藥材質量控制基礎成分研究、臨床試驗評價、上市前后安全性評價,開展中藥壯瑤藥研究成果產業化應用技術質量評價;開展技術標準建立及應用研究,建立藥材、飲片、醫療機構制劑、成藥的質量標準,建立中藥壯瑤藥臨床療效、安全性、質量可控性評價規范和標準。建設廣西中藥壯瑤藥質量評價與標準研究中心。
六是廣西藥用植物園升級改造工程。立足廣西、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圍繞“一中心(藥用資源保護與研究中心)、二基地(科普文化宣傳基地、中藥壯瑤藥產業研發基地)、三平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科技服務平臺、成果轉化平臺)” ,打造世界級藥用植物園。提升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研發水平,整合、優化資源,建立集藥用資源保護、展示和科普教育,藥材保存繁育、規模化種植,藥材物流和貿易,原材料和藥品深度開發,藥品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體系,形成特色優勢顯著的創新型產學研基地。
七是中醫藥民族醫藥制造業優化升級發展工程。積極利用國際醫藥產業調整轉移的契機,吸收國內外的先進適用醫藥技術、產品和資金,推進機制和技術創新,加快中藥民族藥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和品牌。將傳統的中醫藥壯瑤醫藥理論技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扶持和培育中醫診療設備的生產基地和企業。到2015年,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值分別超50億元、25億元,血栓通、三金片年銷售量分別超20億元、10億元,培育和壯大10個以上年產值超億元的中藥民族藥生產企業。
八是國家基本藥物及重大疾病原料藥廣西基地建設工程。抓住國家發展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利時機,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突出道地和大宗藥材,重點建立道地藥材良種繁育體系和建設中藥民族藥材種植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每年新增大宗藥材種植面積15萬畝以上;重點開展圍繞兒科、婦科常見病、多發病臨床所需的原料藥的系列研發和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海洋中藥資源的保護利用、研究開發,建設繁殖、養殖生產基地;積極推進面向東盟的中藥物流、國際貿易基地建設,到2015年玉林國際中藥港成為中藥材貿易成交額超70億元的藥材交易市場和貿易平臺。
九是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健康業建設工程。積極利用壯瑤醫藥振興的有利時機,培育一批集醫療、康復、保健、養生長壽、生態健康旅游等為一體的文化健康產業品牌;積極開發中醫藥民族醫藥(含海洋中藥)保健食品、化妝品和保健非食用品;開設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中醫藥民族醫藥保健項目,提高“銀發”產業服務水平。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特色游、健康養生體驗游、藥食同源體驗游等項目,延長中醫藥民族醫藥保健服務產業鏈。
十是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工程。在城市周邊規劃建設傳統醫藥產業園區,集傳統醫藥醫療服務、健康養生、科技研發、信息物流、產業開發、人才培養、會議展覽、文化旅游、國際合作等諸多功能為一體,依托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吸引海內外傳統醫藥項目在園區進行投資和建設。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