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大多數癌癥與環境或生活方式并無直接聯系。
科學家發現,多數癌癥的病因應該歸咎于壞運氣,而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基因缺陷。
多年來,衛生專家警告稱,腫瘤的出現與不良的生活作息,運動的缺乏和繼承自父母的基因缺陷有關。
政府甚至發起了“十萬基因組計劃”(100,000 Genomes Project),試圖找出諸多罕見疾病和癌癥的病因。
但目前的一項研究顯示,多數癌癥的主因是壞運氣而非糟糕的生活和有缺陷的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三分之二的癌癥由細胞分裂時出現的意外錯誤所致,而這完全不在我們的可控范圍內。
他們還發現,越多的細胞需要分裂以保持健康,則越可能引發癌癥。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解釋為什么一些癌癥比其他癌癥更為常見。
這項研究解答了一些疑問,例如,為什么結腸癌比小腸癌更為常見,因為結腸細胞分裂速度是上層腸細胞的兩倍。
美國約翰·霍普(Dr Emma Smith)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研究了31種癌癥,僅發現9種與生活方式或基因缺陷有關。剩下的22種癌癥主要歸咎于“壞運氣”,DNA和個人行為對它影響甚小。
科學家認為,因為多數癌癥難以通過個人的行為轉變或者基因測試進行預防,應更多的提高診斷效率,以盡可能早的確證。
“如果三分之二的跨組織癌癥發生率能通過干細胞分裂時產生的隨機DNA突變進行解釋,那么會對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以預防某些癌癥有巨大的幫助,但對預防其他癌癥便可能沒什么作用了。”克里斯蒂安·托馬賽迪博士(Dr Cristian Tomasetti)說道。
“我們應花費更多的精力在早期癌癥確證和可治愈階段的方法”
細胞分裂對于人體新陳代謝和修復損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時候DNA復制過程中一段錯誤的化學信號交換會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科學家們觀察了31種人體組織細胞的分裂數,并與美國人口的總癌癥發病率進行對比。
他們發現發生基因突變的細胞越多,癌癥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這表明癌癥是由基因復制過程中的隨機錯誤所致,而非外部環境的壓力。
例如胰腺細胞的再生速度遠比骨盆細胞的要快,這就是為什么胰腺癌比骨盆癌更為常見的原因。
當然一些像肺癌和皮膚癌的癌癥,有著比它們基因變化所預示的更高的患病率。說明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主持研究的巴爾特·渥格斯泰因教授(Professor Bert Vogelstein)說“人群中的無癌長壽者經常面對諸如煙草等誘發癌癥的因素,但他們將長壽歸功于‘良好基因’,但實際上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運氣好而已”
“我們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特定組織類型的干細胞分裂變化與癌變幾率的變化在同一組織上有著非常高的相關度。”
“我們發現數種癌癥有著比干細胞分裂所預示的更高的患病幾率,是人能夠準確預測的。其中包括和吸煙有關的肺癌,和日曬有關的皮膚癌;還有多種和遺傳癥狀相聯系的癌癥。
當然健康專家會說研究證明了健康飲食,運動和戒煙降低癌癥風險的重要性。
“盡管一些基因錯誤歸于壞運氣,我們也意識到癌癥風險與我們的基因,壞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而其中很多是我們所能夠掌控的。”癌癥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高級信息主任艾瑪·史密斯博士(Dr Emma Smith)說。
“我們估計十分之四的癌癥都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比如不吸煙,保持健康的體重,飲食健康和減少酒精攝入。”
“做到這些并不能保證不會患癌,但能減少患癌的可能。”
“至關重要的是我們不斷在癌癥預防和癌癥治療上取得進展。”
漢斯·克萊文斯博士,一位荷蘭烏德勒支市的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KNAW)胡布勒支研究所(Hubrecht Institute)干細胞與癌癥生物學家,他說,這項研究將有助于癌癥患者認識到癌癥并不是他們的錯。
“普通癌癥患者只是倒霉罷了”克萊文斯博士說。
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