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準備進入兒童用藥市場的企業來說,政策釋放的信號是產業界是否“投入”的晴雨表。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藥品審評中心在網站發布了《兒科人群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原則》),意見征集工作將于本月28日結束。
科學合理設定注冊政策
原藥品審評中心主任張象麟認為,兒童藥研發技術上的特點和困難給注冊政策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考量:其一,已上市藥品如何“轉化”為兒童用藥,包括大量臨床數據的利用和判讀,也涉及對改劑型、變規格、改包裝的處置;其二,兒童藥臨床試驗指導原則和審評要求科學合理的設定,在眾多的期待下,獲益和風險的權衡策略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隨著業界對兒童用藥的關注度持續升高,我國兒童用藥所面臨的問題令利益相關者開始思考如何從實踐層面推動兒童藥的研發、注冊和市場的良性發展。
《指導原則》系統地對兒科人群藥代動力學特點進行闡述,并以研究設計和方法學為重點,就如何安全、有效并符合醫學倫理地在兒科人群中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的關鍵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和說明,重點闡明了兒科人群研究的特殊關注之處。
藥品審評中心化藥臨床一部楊煥指出,新藥在開展兒科臨床研究之前一般考慮5點:第一,了解兒科人群發育特點及與成人生理差異;第二,學習成人的臨床研究數據;第三,通過成人的藥代特征分析兒童可能的藥代變化;第四,分析幼年動物研究數據;第五,確定最為合適的劑型。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認為,如果《指導原則》能夠順利出臺,將有助于全面認識兒科人群與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為臨床制定合理用藥方案提供依據。
兒童試驗倫理學挑戰
截至2013年9月,CFDA共發布36份公告,其中446家公示的醫療機構中含兒科專業的臨床研究機構共51家(兒童專科醫院及婦幼醫院共計9家),兒科專業共134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申昆玲坦言,雖然近年來能夠開展兒童藥臨床試驗的醫療機構越來越多,但大部分機構專業數量較少,且沒有統一的操作規范,很難滿足多中心兒童藥臨床試驗的基本要求,更遠遠不能滿足約占患病總人口20%的患病兒童用藥需求。
早前CFDA副局長尹力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特別談到我國兒童藥研發和用藥所面臨的問題,認為兒童的生理狀況決定了臨床試驗面臨更多的倫理障礙,這些問題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導和鼓勵。
“我國現行GCP要求,兒童作為藥物研究的受試者,必須征得其法定監護人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當兒童能做出決定時,還必須征得其本人的同意。”申昆玲指出,現階段臨床試驗對兒童的倫理學要求越來越高,試驗規范性要求趨嚴。
但實踐證明,8歲以下兒童認知能力較差,家長引導因素多,基本不能作為本人意愿;8歲以上兒童稍有認知能力,但意向多變,即便當時同意,也不能算作長期穩定意愿,目前來看只有12歲以上的兒童能夠較完整的理解參與一項藥物臨床研究的意涵。
投入獲益風險比
除了注冊政策上的挑戰,兒童藥利益相關方的投入獲益風險比也是市場涼熱的體溫計。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杰表示,與兒童相關的藥物臨床試驗費一般要高于成人藥物,但兒科用藥市場卻相對較小。對制藥企業而言,為兒科疾病進行兒童藥物臨床試驗,并在藥品說明書上增加兒童用藥資料的經濟驅動力小。
“例如兒童藥物劑量比較小,處方設計、生產工藝相對復雜,生產周期長,對劑型的要求更高,需要開發口崩片、咀嚼片等劑型,對輔料的要求也很高,有一些輔料根本不能用于兒童。但兒童對口味的需求又有特殊調整,成本均攤下來就比較高,利潤也就低了。”楊杰說。
“無論制定什么樣的指導原則都必須考慮這些現實操作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如是說。
據了解,由于《指導原則》僅是為計劃在兒科人群中開展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注冊申請人和科研機構提供指導性建議,所有目前適用范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楊煥指出,《指導原則》主要適用于兒童藥物中小分子化學藥物,其他藥物如生物制品可以參照其中的適用內容。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