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自英國之后的第一個在醫療服務系統中實行統一原則的歐洲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衛生資源分配以及全面的醫療衛生服務。其醫療服務體系的主要特點是國家醫療衛生保障制度比較完善,由醫療衛生機構免費或低價向城鄉居民提供服務,實現衛生服務的全民覆蓋。WHO根據關鍵指標體系對所有成員國衛生系統績效進行排名,意大利在總體績效上位列第2。
全科醫生為中心的網絡
意大利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分為中央、大區和地方3個不同組織水平來運行,以確保所有組成部分能夠緊密合作和順暢運行。其中地方衛生局(AziendeSanitarieLocali,ASL)是最基層的醫療服務實施機構。意大利政府保留了有限的監督控制權,權利分散,賦予各個地區在政治、行政和財政上的責任。
從整體上看,意大利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功能涵蓋5個部分:提供預防和公共衛生部分、提供初級衛生保健、門診治療、醫藥服務、住院治療,突出預防和干預保護措施的重要性。整個體系是圍繞全科醫生為中心的立體網絡。全國約有415萬全科醫生,占執業醫生總數的14%以上。
全科醫生和兒科醫生通過與政府簽訂合同獨立開展醫療服務工作,負責患者的需求評估、開藥方、安排診斷程序以及轉診到專科醫生和醫院的環節。各地方一級衛生局所轄地區的居民按照法律要求有權利選擇登記1名全科醫生或者兒科醫生,提供的服務是免費的,如果不滿意,隨時可以終止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全科醫生根據服務人群數量領取一定的經費。
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
衛生保健籌資主要來自地區生產稅和個人所得稅,這部分籌資占到意大利衛生保健體制整個籌資體制的40.4%。另外一部分來自增值稅及燃油消費稅,占到總費用的42.6%;還有來自公立和私立部門的轉移撥款,占17%。
2006年,意大利公共醫療人均支出為2813美元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2013年公共醫療支出占GDP的9.5%。在成本控制措施中,控制藥品開支已成為近年來意大利醫療保健政策一個重要策略,包括引入藥品共同付費制和藥品分類新體系,取消公共付費制,鼓勵全科醫生開非專利藥等措施。ASL直接去選擇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作為服務的供給方,采用企業運作模式,對醫療衛生資源進行了最大效用的整合。醫療衛生服務支付模式的改變,促進了醫療機構組織結構的調整,控制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意大利自1994年成立了國家藥品委員會,引入了藥品共同付費制和藥品分類體系。國家藥品委員會負責監管藥品目錄,對藥品目錄進行了完全的重新審定,將采用共同付費的藥品重新分為A、B、C、H等4類。
2001年,意大利衛生部取消了共同付費制,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一項成本控制措施。隨后,醫療保健市場上引入了非專利藥。為促進非專利藥市場的長期發展,法律上提供了一些激勵機制,例如,比同類專利藥品便宜至少20%的非專利藥會自動被列入A類和B類藥品目錄。
本土制藥競爭力
幾乎所有的國際醫藥大公司在意大利有其分支機構,如羅氏、葛蘭素史克、輝瑞、諾華、拜耳、賽諾非安萬特、禮來等,共占意大利醫藥貿易額的65%。
意本土藥企包括AlFAWASS-ERMANN、BOUTY、CHIESIFARMA-CEUTICI、DOMPE、MENARINI等。
研發是AlFAWASSERMANN的策略主旨,其超離心分離屬于世界領先技術,主要用于疫苗生產。
BOUTY公司在很多方面擁有優勢,如:自我護理方面,擁有不同劑型的鎮靜劑、眼藥水、止痛劑,創傷護理方面如止血創新產品,口腔護理如義齒清潔劑、粘合劑、一系列漱口水和牙膏,家庭診斷產品如早孕和排卵測試,以及藥妝產品。
CHIESIFARMACEUTICI則通過國際藥業集團之間的戰略聯盟網絡,將技術和產品推廣到超過50個國家。公司在全球擁有21個附屬公司、3個加工平臺、3個研發中心。
DOMPE作為歐洲最靈活和注重創新的制藥公司之一,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和關節病理學方面成功地占領傳統市場。
MENARINI則創立于1886年,總部設在佛羅倫薩,在世界100多個國家擁有代理商和經銷商,已發展成一家所有者管理的全球性制藥公司。其致力于研究和國際化,主要產品有左代、柏西、雷替斯、法斯通、斯巴敏等。
低迷經濟拖累
2012年意大利醫藥產業年產值達250億歐元,60%為出口產品,在歐洲排名第二,僅次于德國。大宗藥品和醫療產品年進口總額達102億歐元,其中約62%來自德國、瑞士、法國、英國、比利時;出口總額達101億歐元,其中約60%出口到比利時、德國、英國、瑞士、美國。
意醫藥市場被大型本土公司和跨國公司供應商控制。跨國公司擁有自己的銷售網絡,有分別針對藥房、醫院、健康保險公司的專業銷售網點。本土的醫藥公司也有相似的銷售網絡。
意擁有先進水平的醫藥研發技術人員和運營體系,可為醫藥行業提供高品質的器械產品,有些公司甚至90%產品出口。業內約7000名專業人士致力于研發。生物技術醫藥公司在過去的10年增加了一倍,目前約300家左右。
一般來說,藥品研發需要很長的周期,測試階段可能長達15年。尤其在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更看重短期利益。雖然市場空間比較大,政府對醫藥產業政策支持,但高額債務、基礎設施貧乏、競爭力弱,該國醫藥生產和貿易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滯后地位。
政府從2011年開始定案并實施計劃消減政策。對于支出消減的政策,利益集團怨聲載道,生產者惜售新的產品技術,制藥商消減上千個工作崗位。支出的減少拖累了制藥公司在歐洲的銷售份額,小型醫院可能面臨關閉。觀察家認為,消減政策將使制藥業舉步維艱:未來要么收回資本,要么離開,要么面臨不斷惡化的危機和重組。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