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殘破得幾乎無法打開的《本草綱目》,竟是世間罕見的金陵本全本,為現(xiàn)全球僅存8部的《本草綱目》祖本之一,也是由李氏家族自編的版本。即日起,市民可在國家圖書館欣賞到這一珍貴古籍。昨天,“古籍普查重要發(fā)現(xiàn)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開展,展出110余部古籍珍品中,包含目前民間唯一一本金陵本全本《本草綱目》,以及甲骨文和敦煌遺書。展覽將向市民免費開放至12月25日。
昨日,國家圖書館,目前民間唯一一本金陵本全本《本草綱目》首次展出。
展出《本草綱目》為民間獨苗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自2007年開始實施,至今國務院已頒布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1375部古籍入選。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陳荔京介紹,此次展覽是從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16部古籍文獻中精選而來,包含甲骨文、敦煌遺書、宋元舊拓、古代輿圖、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古籍文獻為首次面世展覽。
陳荔京表示,此次展出的河南私人藏家申報的金陵本《本草綱目》是古籍普查中的驚人發(fā)現(xiàn),也是目前我國民間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部金陵本全本。這部明萬歷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龍刻明重修本《本草綱目》是《本草綱目》的祖本之一,海內外共存全帙8部,5部分別流落于日本、美國與德國;國內另外2部,分藏于上海圖書館和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圖書館。
昨日,國家圖書館同時展出的甲骨文和拓片
私人和寺廟應該公布所藏古籍
國圖副館長張志清說,“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雖也有很多私人藏書單位踴躍申報,但普查實施得仍較艱難。如何保護好很多流散在私人、宗教寺廟等處的珍貴古籍,仍是一個重大課題。“我們呼吁私人藏家能夠參加普查登記工作,把自己收藏的古籍向社會公布出來。”
他透露,最近剛在拍場拍出2600多萬元人民幣的北宋刻本《禮部韻略》,就是私人藏家在普查登記中,專門送到國家圖書館來修復的。“有些拍賣公司要把一些裝幀完整的宋元古籍拆散了分著拍賣,這樣完全損毀了原有裝幀,拆散后的價值或許不如未拆的。”
■提醒
市民可學古籍裝幀
12月13日是“古籍保護主題宣傳日”。屆時,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將邀請古籍修復和碑帖傳拓專家到展覽現(xiàn)場,演示古籍修復和石碑傳拓技藝。
為增加市民對古籍的興趣,參觀者可現(xiàn)場學習古籍裝幀、釘線、碑帖傳拓的基本步驟,了解各類古代典籍的裝幀形式和制作過程。
■揭秘
金陵本《本草綱目》有何特別?
“評審這個古籍時,專家們都很震驚,沒想到在民間還保存著這么完整的《本草綱目》。由于流落民間,當時這本《本草綱目》非常殘破,根本無法打開閱讀,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委托修復中心對其進行了修復,修復之后面貌煥然一新。”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林世田回憶。
據(jù)了解,《本草綱目》全書52卷、190余萬字,載藥物1892種,收醫(yī)方11096個,插圖1109幅,分為16部60類,引用文獻上自戰(zhàn)國,下迄明萬歷年間,涵蓋了2000多年的藥物學知識。其中不僅記載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藥物資源,還記載了一些從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區(qū)傳入的天然藥物及其相關知識。
為何金陵本《本草綱目》如此珍貴?
據(jù)了解,《本草綱目》問世后,版本甚多,《中國中醫(yī)古籍總目》收錄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綱目》版本就有82種之多。1606年,《本草綱目》首次傳入日本;18世紀到20世紀期間,它又被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種文字廣泛流傳。明清出版的《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分別被英、法、德、美、韓、俄、意、日等國多家收藏單位收藏。
不過,由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編撰而成的《本草綱目》,究竟哪個版本最早呢?目前公認,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龍刊刻的《本草綱目》為《本草綱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編的版本。這也就是所謂的金陵本《本草綱目》。
張志清說,金陵本《本草綱目》在發(fā)現(xiàn)私人收藏之前,目前中國只有兩個單位各有一部。2011年5月,中醫(yī)科學院藏金陵本《本草綱目》入選聯(lián)合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四川省醫(y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xié)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yè)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yè):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y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xié)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y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xié)會第七..“兩新聯(lián)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xié)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