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s,OC)可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但是其保護作用是否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在停藥后可持續多久尚不明確。
為了明確 OC 對內膜癌的保護作用,牛津大學子宮內膜癌流行病學研究合作組進行了一項包含了 27276 名子宮內膜癌女性的 meta 分析,并將其結果發表于 The Lancet Oncology 上。
該研究合作組成立于 2005 年,通過搜索、篩選,最終收納了 36 個研究,其中包括 15 個前瞻性研究、11 個回顧性研究(人群對照)、10 個回顧性研究(病例對照);大部分來自歐洲和北美,3 個來自亞洲,1 個澳大利亞,1 個南非和 1 個多中心研究。
在該項研究中,病例組包含 27276 名無其他癌癥史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對照組包含 115743 名無癌癥史且擁有正常子宮的女性。根據研究類型、年齡、產次、BMI、吸煙史、酗酒史、絕經后激素補充史等因素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評估服用和未服用 OC 與內膜癌的相對危險度(RR)。
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別有 9459 例(35%)和 45625 例(39%)患者曾經服用過 OC,平均服用時間分別為 3 年(IQR 1-7)和 4.4 年(IQR 2-9)。相對而言,亞洲人群的總體 OC 使用率(8%)低于歐洲和北美(45%)。
所有內膜癌患者被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 63 歲(IQR 57-68),平均時間 2001 年(IQR 1994-2005),其中 847 人(3%)是在 45 歲以前被診斷,3743 人(14%)在 45-54 歲,11287 人(41%)在 55-64 歲,11399 人(42%)65 歲以上被診斷出來。
總的來說,服用 OC 女性患內膜癌的風險低于從未服用者,并且服用時間越長,患內膜癌的風險越低,服用 5 年 RR 為 0.76,10-15 年 RR 為 0.52,經年齡和研究類型分類后統計結果相似;種族、教育水平、初產年齡、末次產年齡、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月經周期、內膜癌家族史會影響 RR 降低 0.01 或更少;60 歲以前診斷 RR 0.71,60 歲以后 RR 0.79;此結果并不受 BMI、產次、絕經后激素補充、月經周期、吸煙史、酗酒史、初潮年齡、種族的影響。
許多女性在被診斷為內膜癌之前就已經停用 OC(平均時間 29 年),數據顯示,持續服用 OC 時間越長,內膜癌的危險性越低,并且這一作用可持續至停藥 30 年以后。
在 7452 例有詳細服用 OC 記錄的內膜癌患者中,在 1960s 有半年的 OC 服用史的女性有 3235(43%), 而 1980s 僅有 371(5%)。1960s、1970s、1980s 持續服用 OC 5 年的 RR 并沒有區別,盡管早期 OC 中雌激素劑量較高,不同年齡開始服用或停用 RR 之間也沒有異質性。
然而,有數據表明 RR 與內膜癌的分型有關,相對未服用者,服藥者 RR 0.69,I 型與 II 型之間沒有區別;而與肉瘤的關系更微弱,也就是說 OC 對子宮肉瘤的保護作用較弱。
另外,在經濟發達國家(歐洲、北美),未服用、服用 5 年、10 年、15 年的女性在 20-75 歲期間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分別為 2.3%,1.7%,1.3%,1.0%,這說明持續服用 OC 10-15 年的女性可降低一半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在年輕女性中服用 OC 者內膜癌發病率較低,然而老年人中(60-70 歲)仍然很高,此年齡段中曾經使用避孕藥的人群正在急劇增長,從 1960s 的發病率到如今的約 75% 幾乎沒有急劇上升,因此推測,OC 在過去 50 年保護了約 40 萬女性免受子宮內膜癌的侵襲,并將在接下來 10 年里保護約 20 萬女性。
總之,口服 OC 對女性預防子宮內膜癌是明確的保護因素,并且持續服用時間越長,患內膜癌的風險越低,其保護作用在停止服藥后 30 年仍可持續,其保護作用與其中雌激素含量無關, 與個體情況也無關,如產次、肥胖、月經周期、絕經后激素補充等。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