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幽默感如果突然發生了變化,比如從喜歡比較微妙的,深沉的小笑話變成了喜歡明顯的,簡單的玩笑,并且不分場合地大笑,那么可能是患癡呆癥的前兆了。
"產生一個嘲諷類的玩笑需要復雜的大腦處理過程,而且這部分大腦區域同時負責解決問題",該研究的首席作者,來自倫敦學院大學的醫生Camilla Clark博士說到:"我們解碼笑話的過程包括'什么應當發生'以及'當預期結果沒有發生時我們所做的調整'",這需要大腦高速地運轉。我們的結果表明,在癡呆癥早期,大腦的這一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這一過程進行的不會那么流暢。一些癡呆患者不再能夠感受那些諷刺類的笑話,而更喜歡那些明顯的低智商笑話。
研究者們同時發現額前葉受損引發的癡呆尤其會引發不適當的幽默感。"這主要體現為在并不好笑的地方突然大笑,比如葬禮現場,或者媒體報道的災難現場。"
這些變化要比真正癡呆癥病發提前若干年出現,這一現象使得研究者們考慮是否可以將幽默感的改變作為檢測癡呆癥的早期診斷指標。
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來自倫敦學院大學的醫生Jason Warren博士也認為醫生們應當檢查患者是否幽默感發生了明顯變化,而且要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該項研究發表在11月10日的《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雜志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詢問了48位患有不同類型癡呆癥的患者家屬,記錄了他們對不同類型的喜劇的反應:包括腦殘劇、諷刺劇以及荒誕劇。
之后,他們將患者對以上不同類型的喜劇的反應進行了排位,并比較了發病前后這一排位順序的變化。同時,研究者們詢問了這些患者感到有趣的具體情境,并與21名健康人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患者組對諷刺劇與荒誕劇的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而這一變化在癥狀產生以前(9年)就已經發生了。而兩組之間對腦殘劇的反應并沒有明顯差別。
幽默感的改變在額前葉癡呆與語義性癡呆的患者中更為明顯,非流暢性失語癥與阿茲海默癥則相對來說癥狀較輕。
Warren指出:他們的研究發現有一半的阿茲海默癥患者表現出了幽默感的改變,而后續的檢查則發現這些患者基本上也都患有額前葉癡呆癥。
"除了臨床醫生們的努力之外,大眾也應當對自身幽默感的改變保持警覺。如果有類似情況的發生,有可能就是癥狀發生的前兆了"。"我們并不認為每個幽默感改變的人都有可能患癡呆,因為也許有其它原因導致幽默感的變化。然而我們的研究第一次定量地說明了幽默感辯護與癡呆癥之間的關系"。
Clark博士認為目前的這項研究范圍較小,還需要等多的研究驗證。對此,目前他們正開展一項國際性的癡呆癥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