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已代替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目前,我國每4例惡性腫瘤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肺癌患者。為進一步規范我國肺癌臨床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肺癌的診療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預后,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的《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以下簡稱《規范》)健康促進項目日前啟動。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學會肺癌學組組長支修益教授對此表示,新《規范》將分子基因檢測技術納入肺癌診療規范,其中血清標志物檢測的推廣應用將有助于提高肺癌的精準治療改善肺癌患者預后,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支修益表示,由于肺癌早期癥狀輕微、多隱匿,不容易被早期發現。80%的肺癌患者在臨床確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術治療機會。目前,我國肺癌患者的總體5年生存率僅有10%左右。但如果能及早發現早期肺癌,并對肺癌類別進行鑒別診斷,在原發病灶尚未發生局部擴散和遠處轉移前接受規范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
此次《規范》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發現診斷除定期進行胸部CT檢查外,有條件的還應定期進行六項肺癌腫瘤標志物檢查,包括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細胞角質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如果高危人群在做胸部CT篩查的同時,能進行六項肺癌腫瘤標志物檢查則能更有效地發現各種類型的肺癌,并能有效判斷肺癌組織學類型,有助于選擇更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這對患者預后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支修益進一步解釋說,肺癌腫瘤標志物是人體內固有存在的物質,正常情況下在體內的含量很低,在發生肺部腫瘤的時候,含量增高。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定期進行胸部CT檢查對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小細胞肺癌還有一定的困難。小細胞肺癌雖然僅占肺癌的15%至20%,但卻是一種惡性化程度更高,且侵襲性生長快,易發生廣泛性壞死和淋巴結轉移的惡性腫瘤。目前的影像學手段很難發現小的、散在腫瘤病灶上的SCLC。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檢測對小細胞肺癌診斷及術后監測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支修益建議,抽煙超過20年,年齡超過55歲的男性作為肺癌的高危人群要有深度體檢的意識,即每2年至3年應進行一次深度防癌體檢。針對肺癌的深度體檢項目,除了胸部CT檢查,還要增加六個肺癌腫瘤標志物檢查。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